民法典实施后,哪些财产可抵押,哪些财产不得抵押?【浙江省教职工维权诉求服务中心】 
0571-89981118 28877155

民法典实施后,哪些财产可抵押,哪些财产不得抵押?

发布日期:2021-06-19


       来源:北大法律信息网


      抵押,也就是担保物权,以物担保债权,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,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的,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,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。抵押最重要的是抵押物,哪些财产可以设定抵押,对抵押权的实现很重要。

      民法典实施后,哪些财产可以抵押,哪些财产不得抵押?民法典从“可以抵押”与“不得抵押”两方面进行规定。

      一、可抵押的财产范围

      (一)可抵押财产应具备要件:抵押人对该财产应有权处分,抵押财产可以流通、转让,且具有独立性。

      不动产、动产、不动产权利 

:1.建筑物(和其他土地附着物;2. 在建物,指正在建设的建筑物。

       动产 

:1.建设用地使用权;2.农村土地经营权;3.海域使用权。      其他财产“农村土地经营权”可以抵押。 

      通过招标、拍卖、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+ 依法登记+ 取得权属证书

 

      《民法典》第三百九十五条 (一) 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;(二) 建设用地使用权;(三) 海域使用权;(四) 生产设备、原材料、半成品、产品;(五) 正在建造的建筑物、船舶、航空器;(六) 交通运输工具;(七) 法律、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。 

      《民法典》第三百四十二条 

      《物权法》第一百八十条:【抵押财产范围】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财产可以抵押:(一) 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;(二) 建设用地使用权;(三) 以招标、拍卖、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;(四) 生产设备、原材料、半成品、产品;(五) 正在建造的建筑物、船舶、航空器;(六) 交通运输工具;(七) 法律、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。

      抵押人可以将前款所列财产一并抵押。 

      二、不得抵押的财产范围

      (一)不得抵押的财产范围:2. 宅基地和自留地、自留山等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。《土地管理法》规定,宅基地和自留地、自留山,属于农民集体所有。 

      6. 其他不得抵押财产。兜底条款,其他“法律、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”的财产。

      (二),主要是为了适用“三权分置”后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需要。

      (三)教育设施、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能否抵押?不得抵押如何理解?

      以公益为目的“事业单位、社会团体”的教育设施、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不得抵押,民法典改为了以公益目的成立的“非营利法人” 的教育设施、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公益设施不得抵押。 

      2. 设施公益性:学校、幼儿园、医疗机构等所有的设施包括公益设施与非公益设施,教育设施、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公益设施等公益设施不得抵押,不包括非公益设施。 

      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〉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》(以下简称《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》)规定了公益设施抵押的两个有效例外: 

      4. 自然资源部不动产抵押新规——不动产抵押范围最新颁布的《自然资源部关于做好不动产抵押权登记工作的通知》(自然资发[2021]54号)中对依法确定不动产抵押范围规定: 

      与民法典比较,增加了为公益目的成立的非营利法人增加了养老机构,公益设施增加了养老设施。并明确不得抵押的不动产,不得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。

      (四)法律依据:      《民法典》第三百九十九条  下列财产不得抵押(一) 土地所有权;(二) 宅基地、自留地、自留山等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,但是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;(三) 学校、幼儿园、医疗机构等为公益目的成立的非营利法人的教育设施、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公益设施;(四) 所有权、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;(五) 依法被查封、扣押、监管的财产;(六) 法律、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。 

:以公益为目的的非营利性学校、幼儿园、医疗机构、养老机构等提供担保的,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担保合同无效,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:(一)在购入或者以融资租赁方式承租教育设施、医疗卫生设施、养老服务设施和其他公益设施时,出卖人、出租人为担保价款或者租金实现而在该公益设施上保留所有权;(二)以教育设施、医疗卫生设施、养老服务设施和其他公益设施以外的不动产、动产或者财产权利设立担保物权。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"font-size:12px;">



 
我们的工作时间
周一至周五
8:30-17:00
在线咨询